我在印度留学期间,游览神庙

  来到印度留学后,我总是利用各种机会接触印度文化,所以看电影和游览神庙是必不可少的。每看一次看印度电影就会感觉到是对思想的洗礼,这个国家我恨,我也爱。一年前我去参加过一个大型的民间祭祀活动,庙建造的十分华丽,可以类比我们国家的豪华公厕。印度的庙就像中国的餐馆一样无处不在。庙的外面,祭祀的教徒队伍像是一大块圆形的螺旋式彩色条纹“把把糖“,从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迷惑。

  这一天,同时也来了许多苦行僧和乞讨者, 说道这,我就想起一个问题,印度人最爱谈人权,但是这个奇怪的现象让我困惑不解。每个人生下来都具有信仰的权利,和被信仰权利,在印度这个宗教国家就更不用说了。我与伙伴进入庙时,被人阻挡住了,因为我们没买票,我当时就一头污水,拜神还要付钱吗?这是哪个神的旨意?当然了,最后还是买了,虽然不贵,但对那些有信仰的苦行僧和乞讨者足以一天的伙食费。

  进入庙以后,我变为神了,驾仙鹤与云雾之间游荡,浓浓的、刺鼻的油烟和一些植物燃烧的烟混合在一起,弥漫、笼罩着整个庙,我想要是能在庙外,高的视点俯视,一定更壮观,青烟袅袅,那就是中国神灵居住的最佳宫殿。庙里装扮过于艳丽,镶嵌着不同的花,大概是印度的神也蛮喜欢鲜花吧!地面上一层厚厚的花地毯,尤其是参拜大神的正门口,花瓣风扬,时而快,时而慢,时而疏,时而稀,当你迈入正门的一只脚时,花瓣就迎面而来,进入后我就稀里糊涂和伙伴正式拜神了。

  每经过一个小门 ,先用手触摸门槛再触摸自己额头的中心,记忆中好像有13个神,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参拜那一个黑色的椭圆石头,上面还有个不长的圆柱体,当时就呆眼了,因为我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些恶心,所以站在旁边用好奇的眼神注视教徒们。这次是双手搭在黑色石块上,将额头轻轻碰向石块,然后便敬奉上贡品,将鲜花瓣撒在圆柱体上,还有白色的液体到下,都是自上而下,最后,用手指粘一点液体,用舌头舔干净,虽然不知道白色的液体是什么,但我能嗅到一丝丝乳汁的气味。出后门的同时在用手摇一下圆柱体正上方的铜铃,这就是一个部分完整祭拜过程,从后门出来几步就是一个长廊,侧面就是胡格丽河,我扫视周边的一草一木,从祭拜的黑色石块的房子侧墙上有一个露天的小洞,急湍的流淌着那些夹杂着花瓣白色的液体,流入河里。当时我也询问了一些不解的问题,但也没怎么很明白。

  之后我用互联网查找到了我的答案,黑色的椭圆石块和圆柱体整体叫林伽,林伽呈勃起状,以约尼为底座,约尼是女性生殖器像,象征湿婆的妻子。这种配合的含义是:阴阳二性永远不离,阴阳交合即万物的总体。信徒用鲜花、清水、青草、水果、树叶和牛奶(干米)供奉林伽。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记载湿婆与妻子做爱时,一次就达100年之久,中间从不间断,精液喷洒成恒河,孕育了印度文明。大概就是一个离奇神话。

  炎热的中午,印度的太阳也真够毒,也只好在树下避暑,不一会儿,一个大概6、7岁的小男孩半裸着身子,腰间还骑这一个未断奶的孩子,他一手楼这孩子,倾斜的站着,另一只露着五个白色的手指头蛋的手,缓缓的伸向我,不断的变化手型,比划出吃饭的手势,我对他微笑下并注视着腰间那个“哇、哇.......”的1、2岁的孩子,嘴子含着奶嘴的小孩泪水从眼角向面颊划下,从树的缝隙里一束阳光射在小孩脸颊上,一条发光、清晰的泪痕将一面黑色的脸颊撕开,那时我打了个寒颤,站了起来,将兜里里的5卢比(人民币7分钱)硬币和一瓶冰镇的矿泉水递给抱孩子的手里。然后不一会儿一位残疾老人也来了,我又给了几卢币,紧接着一位老妇人也伸出她的手,无奈之于,我也只能将最后一点零钱做了好事。我想,即便我把兜里的钱全分给他们,他们的日子也还是那样,何况我还自身难保,中午拜了印度神,这会我就不道德一下,赶紧溜走!

  坐上车,回望了一下,没钱的人有信仰也只能是庙外教徒,这就是印度人的所谓的人权;把牛奶和水果拜神后流入河里,是就是信仰和大爱,庙外的穷人一口干净的水都喝不上,他们却将甘甜的牛奶拜神后流入河里;大量的钱花费在油灯上和祭祀的花瓣,穷人买不起票,这就叫,供奉、祭拜大神。宗教的捐款去哪了,政府去哪了?用中国的老话说就是:“挂羊头,买狗肉”,21世纪了,一个国家人民愚昧到高举“上帝的旗帜”,科技只能做偏房,为了拜神,不惜花费大量时间、金钱、人力。印度人说:“我要是什么事做不好,或做错,下辈子就变为兽类,或下贱的人”因此,我常常想“到底是印度人敬神,还是怕神?”我试想,我要是他们敬拜的湿婆大神,作为正义之神,我不是要的这些印度教徒给我建造多少豪华的庙,不是给我喝多好的牛奶,而是把这些资源合理的施放到那些水生火热的人民手里,这才是我一个正义之神所希望看见我的信徒所做的。宗教,我不慎不解,但我看到的,我能感觉到,印度人是宗教中毒,被一些少数的教徒份子控制了,蛊惑人心,都是一些神化的思想和理论,也许这就是宗教的诱惑力!

  就拿,穆斯林来说,他们也信神“安纳”,我同学说:“我会转世在来人间”,我们友好的争论过很多次,后来我认为没有多大意义,有宗教的人理解不了无宗教的人,就像活人和死人的感觉,要想知道其中一种是什么滋味,要嘛活着,要嘛死去!我觉得我的幸运是“无宗教”,哪我有信仰什么?我信仰《四书》和《五经》等,这才是我们的智慧!

  最后,《论语--学而》讲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与穆斯林教徒,每日必至少5次反省(第一次早上印度时间5:30),非道似道也!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也不对相关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内容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未尽事宜请搜索"立思辰留学"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即可。
[我在印度留学期间,游览神庙] 文章生成时间为:2016-05-27 00:04:34

推荐专题

更多>>

立思辰留学专家答疑 - 让专家主动与你联系!

为了节省您的查找时间,请将您要找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并提交,我们的顾问会主动与您联系。

意向地区: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验证码:
联系QQ:
咨询问题:

微信小程序

  • 留学资讯

    留学资讯

  • 大学排名

    大学排名

  • 留学费用

    留学费用

  • GPA查询

    GPA查询

  • 汇率对比

    汇率对比

  • 地图选校

    地图选校

更多

推荐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