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高中教育
印度在上大学之前的中等教育采取10+2体制,最后两年是高中,可称大学预科,因为学生将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人文、科学、经济和生物四科专门学习,此前的10年包括小学五年、初中三年、初高两年,10年级结束时有全国统一会考,成绩合格者(百分制,得33分以上者即可毕业)方可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每年印度的高考在三、四月间进行,每科考试之间间隔三五天,五月底公布成绩。高中(大学预科)阶段分为四个专业,每个学生至少需要选修五门课程参加最后的全国毕业考试,成绩按分数最高的四科平均分计算,英语是所有专业的必修课。这样的分科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将来的职业。例如,想当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去学包括数、理、化的科学专业,想当医生的去学包括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生物专业。
在印度这样一个拥有10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上大学是一件能够改变人生命运的大事。印度每年有近900万高中毕业生,其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能够上大学,考虑到优秀大学名额有限,因此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以印度人引以为豪的号称可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媲美的印度理工学院(全印共有8所)为例,每年招收的新生总共不到9000人,而报考的人数在2009年达40万人!印度大学录取的程序是先公布考试成绩,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成绩、专业方向和学校层次提出申请。到时校门口人山人海,平时冷落的小街被挤个水泄不通。
进入高中阶段,随着升学的压力逐渐增大,学生各种各样的“减压”、“增效”的方法也应运而生。有的同学告诉记者,她的“秘诀”是喝浓咖啡提神,每天最多能喝到6杯,以帮助她度过复习功课时打磕睡的艰难时光。她的同学中,有的在深夜里散步,有的找朋友倾诉,还有的求助于“脑黄金”、“智力大补丸”之类的药物以“增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