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把教育视为显达之途,加上如今人们越来越富有及计划生育政策,父母们将全部精力和财力都集中在这棵独苗上。家长和孩子齐心协力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通过大学入学考试。
方冲(音译)是北京的一名知识产权律师,孩子游今(音译)今年13岁。她说:“要通过高考,孩子就得进最好的小学,以后得考高分进好的中学。”游今的父亲游波(音译)是一家美国石油公司的高级主管。他说:“儿子很不开心。他每天从早上7点到下午5点都在学校。回家吃完晚饭,至少还要做两小时的家庭作业。儿子变得很紧张,体重也在增加。”
因为担心孩子的健康,方女士和游先生做了一个决定,把儿子送到国外寄宿学校。对于那些想让孩子脱离高考教育体系,并足够富有的中国父母来说,这样的决定是越来越平常了。
不过,比较特殊的是,他们选择了印度。通常中国精英阶层倾向于将美国、英国或新加坡作为孩子求学目的地。印度的学校都实行小班教学,师生搭配比例很高,并且对运动和课外活动的重视与科研教学相当。此外,课堂教学用的是英语。
“印度教育体系与西方国家不同,教师和课程都相当严格。尽管学生有一些压力,但压力不是非常大。”方女士说。“印度和中国都是第三世界国家,这也是我们所喜欢的。”游先生补充说,“我们不想让游今觉得生活太顺利了。如果他在美国,可能已经变坏了。”
方女士的哥哥余翔(音译)是中国地质大学的副教授。他的女儿余心田(音译)也在印度念书。余先生说,他做这个选择主要有两个考虑:一方面是经济上可承受。在美国念书一年的花销是2万~3万美元,而在印度一年的全部花费仅9000美元。另一方面印度学校实行英语教学。在印度念书,能让女儿的英语变得流利,这对将来就业可是一大优势。“即便在中国的贵族学校,孩子的英语也很难好起来。但在印度,我女儿的英语提高得很快。”余先生微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