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杜梅是在兴庆区文化西街的杜梅瑜伽养生馆。记者走到三楼楼梯口,轻柔的音乐已飘入两耳,养生馆的墙上贴着杜梅做着各种瑜伽姿势的照片。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她已经37岁了,宽松的运动衣未曾掩盖她柔和圆润的线条,结实而劲长的双腿。
4岁才会走路的“丑小鸭”
杜梅出生在内蒙古乌海市,小时侯体质差,4岁才学会走路,O形腿、鸡胸脯的身材,让她十分自卑。在医生的建议下,父母将她送到少儿武术队学习武术强身健体。从此,她爱上了运动,游泳、打球、跑步,所有的运动她都喜欢。杜梅说自己天生就有瑜伽的悟性和天赋,初中时,她就发现身体在保持一种体位时,能感受到一种状态带来的愉悦。直到后来,她接触到瑜伽运动之后,才知道这种感觉就是最原始的瑜伽。杜梅小时侯性格急躁,自从入门瑜伽,心态变平和了,不怒不躁。而且,自从成了瑜伽习练者后,她拒绝一切油腻的、深加工、精加工的食物,一日三餐清淡饮食,按她的话说,这就是“吃的不是你想吃的,而是吃你所需要的”。
健身操教练去世触动了她
1995年,杜梅辞去枯燥的化工厂水质检验员的工作,去南方寻求发展。商海的沉浮让她觉得疲惫不堪,后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她结识了一位从事健美教练的朋友,开始学习健美操。肢体语言丰富的她进步很快,短短几个月就成了一名专业健美操教练。就在她安于这种生活时,一件突然袭来的事情再次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生命在于运动”,当健美操教练的朋友经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有一天这位朋友得了感冒坚持带病上课,因心力衰竭卒死在健身房。这件事对杜梅触动很大,“究竟什么样的运动可以保养身体?”带着疑惑,杜梅辞去了健美操教练的工作。
在最迷茫的时候,杜梅遇到了瑜伽练习者新加坡人韦伽。当这位63岁的老人演示几个瑜伽动作时,她被深深吸引住了,她不敢相信一位老人能将肢体动作演绎得如此完美。出于爱美的天性,她欣然开始学习瑜伽。从此,杜梅踏上了7年的瑜伽练习之路。
印度瑜伽研究院“镀金”
2004年,杜梅从青岛到银川看朋友,发现银川的瑜伽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就留了下来,先后在舍宾、圣马瑜伽等健身场所担任教练。几年了,杜梅一直想走进瑜伽的发源地,探询和掌握更多的神秘功法,以及瑜伽所蕴含的独特文化,而之后的印度之行实现了这个夙愿。2005年,杜梅参加全国瑜伽统考,经过多次筛选,她和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共21名瑜伽教练,被选送到印度最古老的瑜伽研究院KaivalyadhamaG.S学习。2005年9月15日,杜梅踏上了印度之行。学院位于印度的一个小镇瑞诗凯诗。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上两小时的体式课,4小时理论课,中午休息半小时,下午又是两小时的体式课和4小时的理论课,晚上8点30分后就可以自由活动。“在学院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中,我真正领悟到瑜伽的精髓,其实就是教你如何快乐生活,这种快乐是从自己的内心流淌出来的,是一种毫无压力的释放。在印度的日子里,除了训练的辛苦,最大的困难是饮食上的差异。瑞诗凯诗是印度有名的圣镇,所有居民都奉行素食主义。她们挨家逐户去买鸡蛋,可没买上一个。“如果不是饮食障碍,我真想在印度一直生活下去,那种天人合一的环境让我留恋。”
瑜伽是一种生活需要
“我第一次练瑜伽时,没有觉得愉悦,反而觉得紧张、痛苦,还打过退堂鼓。”当身边的人告诉她的身材更苗条了,腰身更挺直了,杜梅才发觉自己身体变轻盈了。杜梅说,练瑜伽的“痛”是暂时的,而快乐却是永远的,刚开始会因身体僵硬感觉疼痛,当猛然发现自己身体某个部位的赘肉不见了,松弛的肌体变得有弹性了,那种甜美和快乐是无以言表的。
瑜伽不单纯是体位练习,更不是赶时髦,其实是享受一种纯粹的愉悦感,享受宁静致远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杜梅始终青睐瑜伽的原因。杜梅像一个大学讲师,对瑜伽侃侃而谈,动作只是个载体,并不是一定要把脚扛到肩膀上才能练好瑜伽,“心身的放松更重要,瑜伽最美的是呼吸,就像我们每个人离不开呼吸一样,瑜伽也是一种生活需要,在深长的一呼一吸中,能感觉一种使人平静却又周身焕发神采的神秘能量”。(转载互联网)